•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園區概況
    • >主導產業
    • >產業政策
    • >聯系我們

    園區概況

    園區概況

    青島高新區位于市域地理幾何中心,區內分布有多條高速公路、鐵路,臨近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大青島都市區的空間中樞和交通樞紐。

    航空,青島流亭機場距離青島高新區約16公里,15分鐘車程。青島流亭機場是山東省規模最大、吞吐量最高的機場,已開通144條定期航線。青島膠東國際機場(2019年竣工)距離青島高新區約10公里。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預計2025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3500萬人次,成為國家化區域性樞紐機場。

    海運,距離青島港各港區約30分鐘車程。青島港是世界第七大港、我國第三大外貿口岸,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

    鐵路,距離山東最大鐵路樞紐僅15分鐘車程。區內的濟青高鐵紅島樞紐站(2019年建成)啟用后,紅島站1小時到達濟南,三小時直通京滬,成為山東半島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預計2030年紅島站年出行總量將達到2000萬人次以上。

    公路,區內及周邊分布密集的高速公路5條,包括青銀高速、膠州灣高速、濟青高速、深海高速、青威高速。青島跨海大橋,將高新區與青島、黃島的車程縮短至25分鐘。

    地鐵,區內地鐵8號線是連接青島新機場、北岸城區和東岸城區的大站快速骨干線路,可與濟青高鐵、青連鐵路以及地鐵1、2、3、4、5、7、8、9、10、12、14號線以及8號線支線、青平快線實現換乘,1小時內可快速通達青島全市域。

    公共交通,高新快線、766路、767路、768路、769路、770路、771路、772路等21條公交線路,鏈接區內各片區及區外交通主干線,形成了區內外縱橫相連的公共交通體系,并開通免費班車和擺渡車線路,提供免費交通服務。

    地質,高新區位于濱海丘陵區,與華中地區(沖擊層厚、地質結構復雜)、西南地區(基巖埋藏較深)、長江三角洲(地下淤積層厚且軟、部分地區有流沙型地質結構)相比,地質結構穩定,巖層埋深淺,能夠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園區地質條件良好,地下基巖埋深約7-10米,強度高,承載力好,可作為建筑物樁基礎持力層使用。

    氣候,園區屬華北暖溫帶,沿海濕潤季風區氣候,受海洋調節的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

    水文,規劃區域內主要河流為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大沽河濕地保護區,構建以生態濕地、綠地、水系為主的生態系統;擁有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在其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綠化保護,守住候鳥家園。

    主導產業

    圍繞“藍色、高端、新興”的產業定位,突出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快推動軟件與信息技術、藍色生物醫藥、海洋裝備研發、高端裝備智造、節能環保與新材料五項支柱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1+5”產業體系。

    科技服務業

    加快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中科院光電院、中科院軟件所、中科院聲學所、中科院自動化所等10個技術創新平臺,加快推進清華大學科技園、西交大3d技術研究院、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等300萬平方米科技園區和孵化器建設。目前,青島高新區已擁有9個國家級研發機構、28家高新技術企業、2個國家級科技孵化器、4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6個國內先進的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加快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全省第一個科技特色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產業園落戶高新區,設立兩個科技項目融資擔保平臺和2億元的創業引導基金,累計引進83家投資機構,帶動近百億社會資本,為創新創業提供金融支持。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

    已啟動建設30平方公里的青島軟件科技城,以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已引進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創新中心、IBM中國軟件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清控科創慧谷、中國移動青島云計算及互聯網研發基地、招商局軟件與創意軟件城、航天微電子產業園、神州數碼北方總部、銀江智慧產業園等18個專業園區和市級軟件公共服務平臺,在建面積超過200萬平米。加快軟件人才培養,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共建信息工程學院,同時借助市場力量,引進專業機構,已與40多家高校達成人才培養協議,每年可實訓7000余名軟件畢業生。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

    2平方公里的“青島藍灣藥谷”已正式開園,全省最大的生物醫藥孵化器和市級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已投入使用,短短幾年時間,已引進總投資38億元的李靖博士等6個1類國家新藥、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醫學系統、奧克生物干細胞國家重點實驗室等34個產業項目,27個新藥簽約入孵,與美國生物醫藥協會、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10余個國際組織建立了技術轉移協議,研發、加速、產業化的鏈條已經形成,到2016年,生物醫藥企業將突破100家。

    海工裝備研發產業

    突出海洋特色,簽約引進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所屬710、725、716、719、388所等14個一流海工裝備研發機構集體落戶高新區,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海工裝備研發集群。侯保榮院士海洋防腐材料、中海油深海工程首席專家張大剛教授海洋傳感等20余個高端涉海項目已開工建設。

    高端智能制造產業

    搶抓新一輪產業機遇,加快布局機器人產業,2012年下半年啟動建設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協同創新平臺,目前已引進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日本安川、沈陽新松兩個龍頭項目、引進軟控科捷機器人、昱臣康復機器人、諾利達碼垛機器人、華東機械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服務類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項目27個,在談項目超過30個,有望建成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北斗應用和3d打印也在加快布局

    節能技術與新材料產業

    立足海洋優勢,以石墨烯為突破口,迅速發展新技術與新材料產業,3萬平米的石墨烯國際創新基地已經投入使用,龍頭企業賽瑞達聯合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等共建研發平臺,已整合石墨烯相關產業項目30余個,在海水淡化、新能源技術等方面開始形成特色。

    產業政策

    高新新技術企業認定——對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市區分別給予10萬、20萬支持。(高新區)

    工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引導股權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向未上市企業投資。(青島市)

    上市補助——對在國內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發生的中介機構費用按照50%比例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青島市、高新區)

    重大項目產業化資金——設備投資額度的10%-50%給予資金支持,單個項目支持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高新區)

    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可按照其基礎設施建設費用10%-50%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單個項目支持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高新區)

    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資金——固定資產投資額5%-30%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單個項目支持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高新區)

    品牌與質量管理資金——國家、省市級著名(馳名)商標40萬元、名牌產品(列入國家名牌培育計劃)的企業10萬元;新獲得國家質量獎50萬元、省市級10萬元。(高新區)

    聯系我們

    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郵箱:qdgxqxtb@qd.shandong.cn

    国产精品视